在台灣,未來5年,未來10年,未來20年
能長期跑贏通膨率的資產大概只有三類:
1、直轄市核心地段的房地產
2、各產業龍頭股票
3、優質的人力資產(很關鍵一個點,未來5年代替房子的最好投資)
也就是說,大家都默認過去很長時間以來,房子都是最好的投資
但是未來,在台灣房子一定不是閉著買就賺錢了
那麼什麼資產是最好的投資呢? 上面的提到的三點:
1、直轄市核心地段的房地產
房地產無疑是過去20年,台灣最保值的資產之一
也就是無論你做什麼,就業、創業、投資,圍繞著房產就夠了
因為房地產在台灣擔當著創造GDP的重任
外縣市的朋友移居直轄市總要解決住的問題吧? 房子久了要重建、修繕房子,這樣就可以解決就業問題、修繕完還要添購新傢俱,傢俱工廠又有生意可做,店面修繕玩又能吸引商家進駐
引伸出餐飲、休閒、服裝、裝修、家居等等一系列龐大的產業鏈
外縣市的朋友在直轄市工作多年後,賺到錢了,買房結婚生子,這樣直轄市都市發展才能順利進行下去,往好的方向前進,享受更好的生活品質
但是在2021年的現在,靠房產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,閉著眼買房就賺錢的黃金時代也過去
否則大家在鄉下待著不好嗎? 住家裡吃的喝的都不用錢,舒服
但是,直轄市核心地段的房子,依舊是普通老百姓最好的投資之一
因此我很認同網路上說的一個觀點:
「房子可能是普通人一生中唯一一次可以以這麼低成本加槓桿的機會」
並且最長可以做到30年低息槓桿!
但未來直轄市與非直轄市之間差距將會加大,直轄市的磁吸效應會更明顯
所以要買房,也要選擇最核心的地段,比如直轄市好學校周圍的房子(為了學籍)
前兩天和高中朋友聊天,2019年才在桃園藝文特區附近買了個靠近國小的小房花,2200萬,這才過不到兩年,現在就漲到快2600萬
他跟我說的邏輯很簡單,他們的小孩上小學,要買離家近的是剛性需求!
他那間房子大概會住到小孩子小學6年,那麼他買這間房至少會住10年,而他鄰居很多人都是因為這樣才買的
小學周圍好的房子數量是有限的,他們社區可能每年流通出來的就那麼10來件
所以房子每年漲個5%-10%是很正常的
這就是稀缺資產的邏輯
當然,門檻也高,大家評估自己的實力而定!
2、優質上市公司的股票
台灣打房風情興盛,既然不能再靠拉房價推動經濟了,那怎麼辦?
靠企業生產總值啊
資本是可以推動企業競爭力,的所以政府才會大力推動資本市場發展
只有依靠實體經濟生產才能讓台灣經濟變得更好
創櫃板、KY股、放寬IPO條件,一堆新的ETF跑出來有沒有發現這兩年政府有意讓資產市場在慢慢增速?
其實也是政府鼓勵大家的存款不要放銀行,通過購買ETF推動資本市場發展
當然,這個思路是對的,普通人炒股無疑是被割韭菜的
但是我們通過選擇優秀的ETF去間接持有優秀的上市公司股權資產
就能享受優質企業盈利增長,享受國家經濟增長紅利
比如去年疫情大爆發,很多人失業、收入降低
但是手裡握有ETF、股票資產的,反而財富還大幅升值了
這就是未來的常態,通貨膨脹變相稀釋手裡沒有資產的人的財富
所以,未來十年人無股權不富,一定是看你手裡有沒有優秀的上市公司股票
當然,你自己創業,搞個上市公司肯定是更賺錢的(記得寄信給我讓我入股)
3、優秀的人力資產
這個不解釋
無論任何時代,任何時候,優秀的人力資產都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資產
所以,提升自己核心競爭力,努力讓你成為更有價值的人
或者找到一些靠譜的人,優秀的人,
投資他,和他合夥創業,或者把他娶回家都可以!
當然,如果真的靠別人不行,就投資自己吧
像我一樣,不期待娶到白富美進入豪門,自己就努力讓自己成為豪門
就說這麼多! 覺得有用就幫我分享一下吧!
祝你今年好運,下回見!